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台灣旅遊人數創新高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1031003013-260410

射頻技術

https://garysu1104.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94.html?m=1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5G成投資顯學 投信推5G主題ETF拚場

評論:

這種的買到很容易漲一波,

可是台灣這種小地方,很容易暴漲以後,大家就賣出來。

而且第五代電信行動網路要靠各類應用才有前途,
譬如物聯網要跟著上來搭配運用,所以想像式的成長成分比較大,實際要看看。

學理工科的朋友,

如果熟這類科技產業特性跟股票市場表現,在賣點應該會比較有把握。

很多科技產業都是炒作一陣子,然後就很不一定,
譬如兩千年的網際網路業就是這樣,後來變成泡沫。

= = = = = = = =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4128626

5G成投資顯學 投信推5G主題ETF拚場

2019-10-27 14:49中央社 台北27日電

5G世代來臨,即將牽動全球科技產業新世代的大變革,更將引領全球經濟走向,各國、企業均爭相卡位,美中貿易戰即被視為科技大戰的開端,迎接5G紅利,投信推5G主題ETF拚場。

繼網路、智慧手機之後,5G由於牽動的產業鏈相當龐大,同時也是串連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新世代發展的重要幹道,近年以來已成為投資顯學,帶動相關供應鏈產業包括半導體、散熱、砷化鎵等成為2019年當紅明星產業。

受國內半導體先進製程的發威,台灣半導體產業在一片不景氣中開出紅盤,超越韓國成世界第一。根據9月份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台灣半導體製造新設備出貨以49%成長位居第一,設備的投資更將以21.1%成長率超越韓國、躍居世界第一。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總裁魏哲家在17日的法說會上宣布,由於5G動能較預期強勁,上修明年5G手機滲透率預估,由原先的個位數百分比,上調至15%,也因需求強勁,調升今年資本支出金額至140億至150億美元,調幅近4成,為5G產業的光茫再添強度。

法人分析,5G不只應用在消費端,企業端更將全面採用高速的5G技術,使社會型態出現巨幅轉變。根據IHS Markit估計,5G時代到來,可望為全球創造2200萬個工作機會,至2035年的總產值上探12.3兆美元,相當於目前台灣GDP的20倍規模,未來潛力不言可喻。

法人表示,5G的3大特色包括1.超高速:每秒傳輸1至10Gbps(下載1部2小時影片只要3秒鐘)。2.低延遲:回應時間只需1毫秒(0.001秒)3.大連結:每平方公里可以做100萬個連結(連結數是目前的100倍,真正的萬物互聯)。

專家指出,回顧過去從2G到3G、4G年代,通訊科技發展的商機大概都是歷經從初期基礎建設布建、商轉推廣、成熟爆發期3大階段,每一世代通訊規格大約皆歷經10年時間更迭,由於每一代都有應用創新突破,每每帶來龐大的基礎建設與商業應用服務需求。

看好新一代通訊技術,全球市場競相推出5G主題式基金,包括美國已經掛牌代號「FIVG」的Defiance未來世代連通性ETF、「NXTG」的First Trust Indxx NextGETF。

大陸不久前推出投資當地首檔5G概念股的「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上市3天累計成交額近10億人民幣,市場反應火熱,為了迎接5G大世代,台灣投信業者也紛紛推出相關ETF;其中,ETF龍頭元大投信將推出國內首檔聚焦未來通訊5G營收主題ETF-「元大全球未來通訊ETF」,國泰投信也趁勢主打「要搶搭最上游5G商機,就要鎖定費城半導體ETF」。

法人表示,5G主題正在成為資本市場最受矚目的焦點,相關投資工具也受到投資者追捧,相信未來會有更多5G相關議題的基金及ETF將陸續上市拚場。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人盡其才,貨暢其流。 三民主義就是一種發財主義。 人進來,貨出去,高雄發大財。

韓國瑜現象是一個台灣民間現象,全球化之下,很多工廠工作移往大陸,本地勞工失業,
日子過得不好,反映出的怨氣現象,大陸稱為(農)民間起義,
韓國瑜就是搭上這個風潮,所以他的群眾集會人數特別多。

工廠往大陸移動的話,工廠的工作沒著落,就希望大陸的觀光客或工作機會能放一些給台灣。

當然,台灣要長期靠大陸補貼恐怕不實際,這也是台灣人會對大陸有敵對心態或仇視心態的另一緣故。

川普也是靠這緣故當選。

所以川普上台第一個找中國開刀(建築關稅壁壘),不是沒有原因的,你常看外國新聞,應該也知道此事。

他可沒有要找中國打仗。

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 這個意思是先把工作機會拿回來,因為適合這批人的工作機會就那麼多,不從中國手上搶回來,他要去哪裡找工作機會給這些人。

韓撿到這批人,方法是口號喊人進來,貨出去,高雄發大財。
唱國民黨軍歌,夜襲 (youtube 可以找一下),
所謂赤膊上陣,
(這典故在網路上有,中國很多東西不錯,從這裡就可看出來,馬克思寫的斯巴達克斯也講這個東西,)。
恢復往日國民黨統治下的榮光。
作法是先從大陸跟東南亞推銷水果先作。大概到目前為止是這樣。

但是時代背景變化大,以前是沒個人電腦的時代,這批人的想法懷舊念舊,其實也有點不現實。
所以韓的民調數字昇不起來,中間選民不喜歡或不習慣穿草鞋的皇帝,
特別是那位皇帝身邊全是流寇。
但是支持韓的那群人可是穿草鞋的甚至還脫赤腳,
不管韓有沒有當選,這批人可不好惹。

不管誰當下任總統,這個問題都要多注意。脫赤腳的會殺人放火不稀奇。

可以看一下:

人盡其才,貨暢其流。 三民主義就是一種發財主義。
人進來,貨出去,高雄發大財。
有沒有很像,這都是孫文總理當年說的話。
現在換一下,就變成韓國瑜的話。
韓當年念政大東亞所,念過共產黨史,也唸過國民黨史,
這些話跑出來很正常,當年孫總理就是這樣講的。

"這個論壇的内容太偏向大陸鷹派了啦"
請問你說 Mobile01 的會員偏向大陸鷹派?

有點看不懂,你是說 Mobile01 的會員希望大陸打過來? 還是其他的意思?
嘿嘿。一下看不懂?

介紹幾個台灣智庫:

政大國關中心:
https://iir.nccu.edu.tw/main.php
(以前會接受台灣政府的委託作報告,算御用單位,以前委託的政府層級都是總統身邊的單位,現在缺錢,全世界智庫都在找錢,所以也是想找找需要調研報告的單位來出售用他們的智慧寫出來的報告,
有沒有攬到生意,不知。呵呵)
當年會俄語,優先錄取,聽說進去從早到晚聽俄語廣播。要寫俄國政經報告。
從這件事,你就知道這單位......。

國政基金會
https://www.npf.org.tw/

海峽評論
https://www.haixia-info.com/
這份雜誌很特殊,當年的國民黨右派大老私人興辦的雜誌,
但是也有偏向國民黨左派的觀點,甚至到最後有位陳映真先生發表文章,
陳先生到最後算偏共產黨觀點的統派。
特殊的地方在他們講的東西沒什麼錯,但是國民黨不喜歡,共產黨也不喜歡,民進黨更別提了。
你看了就知道。
其實,這就是所謂書生論政,知識分子的良心,在他們是這樣看的。


夏潮基金會China Tide Foundation
www.chinatide.org

陳映真生前留下的基金會,作促進兩岸學子交流的工作。
陳先生後來回大陸養病,現在不在了。
他對大陸改革開放以後,產生的紙醉金迷,資本主義現象很失望。
這就是為什麼共產黨不喜歡他的緣故。
其實這個人的想法才真的是共產主義。


= = = = = = = = =

以下這個版本是最經典的版本,彩色片,想辦法去找來看一看。
不過,共產黨現在坐天下,也不喜歡老百姓看這個版本。

毛主席為什麼要以階級鬥爭為綱,防範資本主義復辟。
他知道有一天會這樣,所以他活著一天,就不會讓這現象發生。
儘管那個方法好可怕,可是為了要達到公產主義的天堂,不管作什麼都值得。
戰友一個一個被他幹掉也值得。
只有一個人奇蹟似的活下來,周總理。
那個爐火純青的功力,千古無人能及,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宰相,這位算第一名,
特別是這位宰相是打天下時期的老戰友宰相。
開國功臣老戰友當宰相,可以當一輩子,有驚無險,關關難過又過得很漂亮,周總理可說為歷代宰相之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2%A8%E9%9B%B2%E7%BE%A3%E8%8B%B1%E6%9C%83

萬夫莫敵

基本資料

導演 史丹利·庫柏力克

安東尼·曼(未掛名)

監製 Edward Lewis

寇克·道格拉斯(執行)

劇本 達爾頓·特朗勃

原著 Howard Fast的Spartacus

旁白 Vic Perrin

主演 寇克·道格拉斯

羅蘭士·奧利花

皮特·烏斯蒂諾夫

John Gavin

珍·西蒙絲

查爾斯·勞頓

東尼·柯蒂斯

配樂 亞歷克士·諾斯

攝影 Russell Metty

史丹利·庫柏力克(未掛名)

剪輯 Robert Lawrence

片長 184分鐘

產地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1960年10月7日

發行商 環球影業

預算 $1千2百萬

票房 $60,000,000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 斯巴達克斯

香港 風雲群英會

臺灣 萬夫莫敵

《萬夫莫敵》(英語:Spartacus,中國大陸譯《斯巴達克斯》,香港譯《風雲群英會》)是一套1960年的美國傳記片,由史丹利·庫柏力克執導,寇克·道格拉斯等主演。電影以斯巴達克斯的經歷為藍本,描述他率領奴隸起義對抗羅馬人的故事。獲得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保守派影視如90年代著名青少年電影"獨領風騷"等喜歡將此片說成是同性戀者所愛好,以減少佔人口多數的異性戀者觀看此反抗奴役的經典電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1006000186-260302
看得出來大陸按照自己的步調往前走, 不耐煩了。


個人覺得這個論壇的内容太偏向大陸鷹派了啦,我認爲大陸對收攬台灣民衆民心還是抱希望的。至少我個人在油管經常會看到台灣人在大陸發的vlog,雖然他們的政治態度多半也不是什麽統派,我都會想如果台灣更多人來瞭解大陸,至少能瞭解這裏并不是什麽龍潭虎穴,增進互信合作,這就很有利兩岸共同發展了。不過根據我的觀察理解,大陸確實很久以前就對當今KMT完全不抱希望了,實在太爛,而且早已偏離中國國民黨的精神。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

「中壢李姓客倌」:民主政治思想的三個關鍵字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022/3084911

「中壢李姓客倌」:民主政治思想的三個關鍵字

二谷13 Apr, 2018


講到政治,很多人會說自己是中立理性選民。但這句話非常空泛,聽的人不知道聽到了什麼,講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久而久之,這句話就變成「幹話」,甚至被鄉民用諧音改成「中壢李姓客倌」,凸顯出這句話涵義之薄弱和不確定。

不過,事實上,人類歷史上關於民主政治思想的主要發展和進步,都是圍繞在「中立」、「理性」與「選民」此三個概念以及相關的理論所發展出來的。

當民主徒具虛名

在民主政治裡,投票者被稱為「選民」,每個人都能投票,但是不成熟的民主政治裡「都能投票」常常變成「只能投票」——每個選民都能投票但只能投票選出議員,其他事情全管不著——這是議會政治的缺陷。

議會政治原本的設計是選賢與能,選民把政治權力讓渡給代議士和民選行政首長代為執行,相較於最早的民主制度「直接民主」來說,代議制度通常被稱為「代議民主」或「間接民主」。比起「直接民主」來說,代議民主更有效率,而且可以避免眾愚現象造成暴民統治(Mob rule)。

但代議政治的缺點在幾百年的運作以後逐漸浮現,代議士和民選官員遭到少數人壟斷,壟斷又和血統、階級、資本相結合,其結果就是大多數政治人物都是社會上層階級中權貴集團的一份子,代表權(包括立法權和行政權)成為少數人的禁臠、囊中物,甚至造成政二代、政三代這樣的「世襲政治」。壟斷和世襲政治一旦形成,民主就徒具虛名,只剩下空殼,於民主的實踐上力有未逮。

廿世紀以來,先進國家普遍從封建帝制轉為民主,但也有不少失敗的案例。失敗民主的代表例子有三個,第一個是納粹利用「威瑪憲法」保障小黨、偏向多黨林立的制度設計,鼓動德國社會中的反共情緒,利用德國社會在一戰後對政爭迭起、外交無力、經濟衰退的弱勢政府的不滿,鼓吹社會上對「強大」的期待,從而攫取了德國政體中的一切權力,將德國帶往覆滅的邊緣。

失敗的第二個例子是共產黨革命後建立的人民民主專政,理論上共產黨聲稱所有權力都永遠屬於底層工農大眾,但事實上這權力僅只屬於共產黨人,一般人民無法監督共產黨,共產黨人也無法監督掌權者,造成極權統治的結果。

失敗的第三個例子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民主僵化」與「金權政治」,掌握華盛頓政治權力的政客們,受到資本家金權的影響,逐漸脫離原本的草根代表性,政策偏向於資本家而非小市民的利益。政治成為一小撮人,包括資本家、菁英分子、城市頂層階級利益交換的場域,不僅偏離了基層民意,甚至同樣出現「政治繼承」、「政治壟斷」與「威權統治」的現象。例如羅斯福家族、甘乃迪家族、布希家族甚至柯林頓家族都和資本家結盟,華府政客逐漸忽略中西部底層民眾,造成川普這種帶有強烈威權性格的、自身就是資本家的民粹領袖的出現。

針對這些「民主的失敗」,思想家們提出第三種民主制度,在「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之外的第三種民主,也就是「審議民主」。近年來在台灣常常被提到的「參與式民主」,就是審議民主的一個應用面向。

審議民主的思想,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建構者是哈伯馬斯,他在1980~90年代,也就是歐盟逐漸成型的同時,提出了「審議民主」的理論架構體系,這個體系也成為歐盟政治體制的基礎。

審議民主的概念主要在於「深度參與」,也就是將議員(代議士)原本擁有的「定期全權委任」的權力改為部份委任,將投票數人頭改成「審議」之後的共識決。在人類社會現有的政治體制之中,歐盟的制度是最接近「審議民主」的。所以也有人把哈伯馬斯稱為「歐盟之父之一」。(關於這一點,其實不用太認真,因為有很多人都被稱為歐盟的奠基者、建造者、歐盟之父,可以說歐盟有數不盡的爸爸)

政治是理性的?

談完民主如何徒具虛名後,接著我們來談政治活動中經常可見的「理性」宣稱。

理性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辨識真理的能力」,代表性的思想體系就是科學,大多數人都同意科學是「理性的」,因為科學有客觀的標準,嚴謹的程序,並且不受現實利益的影響。

但事實上「科學」究竟是什麼?長久以來也都存在著許多誤解和扭曲。例如說,大多數人認為「經驗法則」是科學的基礎,從現實世界中累積經驗,梳理經驗,總結經驗,得到的結果就是「科學」。但這樣的概念已經受到挑戰,例如「天鵝是白色的」這句話是不是科學?在黑天鵝發現之前這句話是正確的,但在黑天鵝發現之後這句話就被推翻了。那這句話是否還是科學?是否還是真理?是否是「理性的結果」?

十八世紀的大思想家康德,對理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提出了「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概念,將理性區分為兩種,並且對這兩種理性的本質以及彼此的關係做了詳細的思想考察。他的理論,對科學和哲學都有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對政治、民主等等制度造成了本質上的改變。但同樣的,人類在政治實踐上依據「理性」與「科學」所建構出來的各種民主制度時,皆面臨了上述所說的「三種失敗」。這讓許多思想家開始再度思考「科學」和「理性」的意義。

關於「科學」與「經驗法則」,卡爾波普(Karl Popper)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他認為,所謂的「經驗法則」是不完善的,不能支持「科學」的成立。他提出了「證偽」的概念,也就是人類所提出理論必須能夠被「證偽」才是科學,而被「證偽」之前的種種科學研究成果,應該被視為「成功的假設」。例如說,天鵝是白色的這件事,可以被黑天鵝的存在所證偽,所以這句話是科學的,是成功的假設,可以作為人類據以行動的準則,但僅只限於證偽事件發生之前。

這樣的概念應用在政治社會上,就形成了卡爾波普的「開放社會」的理念體系。在過去,政治思想家在提出一個理念時,都宣稱(並且被視為)這樣的理論是「理性的成果」、「經驗的結晶」、「科學的結論」、「無可懷疑的真理」,然後主張依據這個「真理」來改造社會,造福人類。但波普否定了這種概念,他認為,政治理論如果是科學的,就必須能夠被證偽,而在證偽發生之前,這些理論雖然可以用來改造社會,但並非不可質疑的「真理」,僅只是「假設」。

因此,波普認為,最重要的是社會必須保持「開放」,不能拒絕質疑和檢驗,那些堅持「我是對的」、「我相信的這一套是真理」,不容許他人質疑的人,是開放社會的敵人。

在波普的開放社會概念之後,哈伯馬斯又提出了「第三種理性」,他稱之為「溝通理性」。也就是在追求社會的真理、探討政治的理性和制度時,參與者必須具備溝通的理性,只有良好的溝通理性,才能讓溝通發生效果,達成目標,讓人類更接近「科學」、「理性」的政治。

公平正義的內涵

最後一個要探討的概念是由「中立」這個辭彙延伸出來的公平、正義的概念。公平正義一直是理想政治所追求的目標,但公平正義的內涵到底是什麼?什麼樣的規則才是公平?什麼樣的做法才是正義?這件事和「民主」、「理性」同樣是人類思想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十八、九世紀的英國思想家邊沁提出了「效益主義」(早期翻譯為功利主義),他認為(在政治上)能夠達成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就是正確的選擇。也就是說,政府的施政必須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以此為唯一判准,任何決定都必須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為目的,不能僅以少數人的主觀認定或者甚至以部份人的私利為目的。

相對於邊沁的,是康德的道德義務論。康德認為,只有遵從純粹的理性,才能避免判斷力的錯誤,從而得出最正確的結果。而實踐這種理性思考的結論,是道德的義務。

這兩種概念的衝突,表現在「電車難題」上。遵循效益主義的人認為,殺死一個人拯救五個人是正確的選擇,而道德義務論者則認為,殺死無辜的人是不對的,就算能夠拯救更多人也不行,救人有很多方法,但絕不能殺人,否則醫院裡可能天天上演「放棄一個剛送進來的車禍傷者,將他的器官移植給其他許多個即將死亡的重病患者」這樣的事情了。

七零年代,羅爾斯提出了他的《正義論》,對於效益主義和道德義務論提出許多批判和修正,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正義觀」。他批判了許多人習以為常的「公平正義」概念,例如說「讓所有人處在相同的起跑點上」,大多數人認為這是社會公平與否的一個重要條件,但羅爾斯認為這個概念是錯誤的,在許多狀況下,社會必須建立「反向歧視」,讓某些人站在更前面,或者更早起跑,才是公平正義。而評斷「公平正義」的依據,不能僅由效益主義或者道德義務來決定,而是依據「所有人」的共同意志來決定。

這樣的概念,和羅爾斯身處的美國社會狀態有很大的關連。對內來說,美國是一個鬆散的、幅員廣大、文化多元的「弱」的權力分散的政治體系,個人主義是主流思想,各州甚至各郡、各市政府,在自治上擁有不亞於聯邦政府的權力,而個人權力又可以和政府權力抗衡。但美國在政治上面臨的問題,例如墮胎、槍枝、同性婚姻等等,又必須透過所有人的溝通以求共識。如果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各自生活,那麼溝通的必要性從何而來?

關於這些社會建構、政治建構的問題,德沃金提出了「社群主義」作為社會追求共識、遵守共識的理論基礎。德沃金認為,個人主義應用的範圍僅能限縮於一個相對較小的範疇,在法律、政治、民主制度等等領域,個體之間必須有「社群」的自覺,必須有共同生活的認知,並且據此以建立整個社會的內在架構。

類似的建構模型,出現在安德森 1983 年出版的《想像的共同體》一書之中,相較於德沃金從美國社會內部進行觀察,安德森則是由東南亞社會的外部進行觀察,在印尼、泰國、越南等國家於二次大戰後所進行的「建構」——包括國家、社會、文化——的建構過程中,安德森透過深入而銳利的觀察,建立了他的民族主義理論,改變甚至推翻了工業革命以來對「民族」以及「民族國家」的想像和認知。

結語

以上是關於「民主」、「理性」、「公平」的近代思想的簡略概述。這些思想家的各種主張之間,彼此也有共通性、互相影響和交流。例如說,德沃金的社群主義和波普主張的「開放社會」對公共意見的形成過程的設想是類似的。安德森對民族主義的破解和重建對歐洲各國由對抗轉為聯盟的過程也是有影響的。哈伯馬斯的溝通理性、審議民主,和羅爾斯對於公平正義的真相的探討也是互通的。

聽完這些,你是否對「中立理性選民」或者「中壢李姓選民」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呢?

網路文摘一則



其實從毛主席時代,就有妥協的意思,但是文革爆發,雙方都擱置談判。

這個證據不明顯,因為書面證據不多,甚至只是傳說,但是可以看到一些人來來往往,有動靜的意思。

等於是秘密特使(中間人 middle man )穿梭調停,既然是秘密就沒證據可言。

到鄧小平時代,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個算正式端上檯面。

同時張愛萍國防部長公開宣佈對金門停止砲擊。

台灣當時是沒聲音的,也就是不表示意見,保持沈默,

頂多蔣經國總統說三不政策,就講一講。

行動上,台灣當時就維持個偏安的小朝庭的樣子。

以中共的立場來看,這個意思就是讓步的開始,不以武力統一,作為對美國建交,送給美國人的"禮物"。

(美國人公開說海峽兩岸的問題,不能單方面片面來解決。
這也是兩岸因素中,美國人佔很大份量的關係。
等於公開干涉內政,但是這就是國際政治舞台跟歷史背景。地緣政治就是這樣。喜不喜歡都是這樣。)

後來朱鎔基總理公開發表(類似喊話)要求談判 並且說"我們可以讓步"......"讓步給中國人"。( youtube 找得到)

你讀法政的,有沒有看過歷史上也好,現代各國的政治談判也好,

談判以前,先跟談判對手說我願意讓步的,有沒有這種案例? 應該沒有吧。

這個等於說"我願意讓你佔便宜,你來談判就好"。
(當然,要先承認是中國人。
不過這個會有點問題,因為承認是中國人在某些方面等於要台灣放棄中華民國。
這種牽涉到政治符號的東西很複雜,以後有空再談。)

後來是胡錦濤總書記說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來達成兩岸的和平統一。

中共讓步可以說很明顯的,現在這個局勢中共沒辦法搞陽謀,更沒辦法搞陰謀。

因為中共已經坐江山,正式執政,

不再是那個為了要活下去,不擇手段的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共產黨。

正式執政要顧慮很多的,不可以耍賴,特別是對逃到台灣這樣的地方的這群人。

目前的台灣內部分好幾種,

有不相信共產黨的(看到共產黨的歷史紀錄會害怕的),

有瞧不起中國人的(多半日本皇民居多),

有跟美日互相利用,互相勾結的(算勾結外國勢力)。

我個人的看法不樂觀。

很可能有一天會以武力解決,

武力解決可能是北平模式(目前流行的講法),

或根本就打過來(李敖的講法,如果台灣一直拒不談判,一直不妥協)。

這個誰也沒辦法預料,將來再看看吧。

蘇起跟胡為真(你查一下,就知道此人是誰?)不管是口頭演講或寫在書上都提到習近平調查兩百萬個幹部,

送一百萬個幹部坐牢(這些人就叫作習近平的政敵,會跟他拚老命的),

那些畏罪跑去跳樓自殺的還不算(犧牲一個,保全同夥順便也保全財產給家人)。

這些人很有可能在美國全面圍堵中國發展的情況下,

用台灣的拒絕統一談判作文章(其實美國也打台灣牌),逼習作政治冒險性決定。

所以習的第三任壓力很大,

台灣方面如果跟北京對唱,你一招我也一招,大家搞下去。

這種情形,很不樂觀。

不喜歡這狀況,但這世界就是這樣走。

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台灣政經智庫一覽

政大國關中心:
https://iir.nccu.edu.tw/main.php
(以前會接受台灣政府的委託作報告,算御用單位,以前委託的政府層級都是總統身邊的單位,現在缺錢,全世界智庫都在找錢,所以也是想找找需要調研報告的單位來出售用他們的智慧寫出來的報告,
有沒有攬到生意,不知。呵呵)
當年會俄語,優先錄取,聽說進去從早到晚聽俄語廣播。要寫俄國政經報告。
從這件事,你就知道這單位......。

國政基金會
https://www.npf.org.tw/

海峽評論
https://www.haixia-info.com/
這份雜誌很特殊,當年的國民黨右派大老私人興辦的雜誌,
但是也有偏向國民黨左派的觀點,甚至到最後有位陳映真先生發表文章,
陳先生到最後算偏共產黨觀點的統派。
特殊的地方在他們講的東西沒什麼錯,但是國民黨不喜歡,共產黨也不喜歡,民進黨更別提了。
你看了就知道。
其實,這就是所謂書生論政,知識分子的良心,在他們是這樣看的。


夏潮基金會China Tide Foundation
www.chinatide.org

陳映真生前留下的基金會,作促進兩岸學子交流的工作。
陳先生後來回大陸養病,現在不在了。
他對大陸改革開放以後,產生的紙醉金迷,資本主義現象很失望。
這就是為什麼共產黨不喜歡他的緣故。
其實這個人的想法才真的是共產主義。

= = = = = = = = =


民進黨派系辦的電子報,忘了跟你講。
其實這算許信良,吳子嘉系統辦的,郭正亮也在裡面,跟蔡英文不太對盤的一份電子報,
林濁水專欄可看,如果有的話,也可找找他的臉書。
http://www.my-formosa.com/

蔡英文的刊物(算蔡英文智庫吧)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


新潮流派系智庫
http://www.taiwansig.tw/
(有林濁水文章)

網路文摘一則 ... 馬英九基金會

馬英九基金會的那些人是老資格的國民黨智庫型人才。

資格很老的。

你覺得偏大陸鷹派?

我是覺得還好。

可能我在台灣看習慣。

因為不是專門研究這些事,所以我也只知道這些人。

大陸很多大學有台研所,我還沒去看過,因為要花很多時間。

不過個人感覺上,大陸的教授或研究所出版刊物講得話很可能表面上一套,實際跟共產黨會講另一套。

然後共產黨的決策小組弄出來的是第三套。

這是個人推測。

大陸能妥協這件事,要看看。因為國際情勢的關係,特別是美國人的因素,共產黨基於國家利益。

不知道將來怎麼樣。

如果沒有美國因素,共產黨妥協的意願是有的,從金一南少將的演講就可以聽出來,

國旗,國歌,國號重新談過,海峽兩岸重新組建一個新中國。

Youtube 上播出的一次對內部的演講是這樣講的。

問題今天是美國人在後面搞,又把地緣政治因素加進來,

採取的手段是用台灣牽制大陸的發展跟堵住大陸戰略上的出海口。

這個是很麻煩的。

畢竟台灣為大陸東南精華區的屏障,金一南也這樣講。

有了台灣,大陸東南國防線可以往外推進兩百公里,有預警時間,而且日本會更聽話,

因為這對日本構成合圍,日本人對這個很害怕的。

這個情況要到大陸有六艘航空母艦成軍,形成戰力,才比較有可能會有談判的那天。

這一來就是二十年,到最後可能要以力服人。

我比較不樂觀,主要是因為美國人在後面,日本人也不希望台灣跟大陸合併。

基於上面種種因素,特別是美國跟日本這兩個國家的想法,大陸這方面只用談的,很難達成國家統一目的。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網路文摘一則

網路文摘一則:

怎麼想去看政經現時批,

那比較綠色的節目,又跟蔡英文處不好。

所以現在只能在 Youtube 上面看,然後越講越偏激,拼命出蔡英文洋相。

那種的都沒什麼好看,花時間,效果有限。

因為看電視節目或電影都要花很多時間,

所以我儘量少看,

用閱讀報紙新聞替代,因為文字寫的東西,
像聯合報比較沒辦法亂寫,相對於那種吵架或罵人性質的新聞節目。

先講一下台灣的新聞環境,甚至大陸的新聞環境。

從清朝末年的時候有報紙,算是有大眾傳播媒體了。

太平天國的時候就有了,當時有些刊物內容還寫得不錯。

因為清朝那時不知道怎麼管制媒體內容,而且報紙應該是辦在租界,清政府管不到。

但是出了租界,在中國的地盤上,辦報紙或後來的廣播電台,就不能隨便講話。

所以中國不管是大陸或台灣,搞大眾傳播的先天環境就不太好。

敢說話的,很容易出事,非常容易,蔣介石就幹過一些事,延安王實昧都是例子。

當然,中國這種農業型態的後進國家,如果從清帝國滅亡起算到建立共和體制也不過一百一十九年吧。

中間還換過國家名稱? 都在戰亂中,所以也不能太苛求。

大陸的節目,我比較不容易看到,不熟悉,最主要是不知怎麼找,

以前台灣播過一陣子的大陸節目,

後來被立法委員禁止的樣子,所以看不到(俗稱第四台,cable TV有放映過)。

但是我知道有進步,以前好像央視還哪個台英語新聞抄日本 NHK,

好玩吧。

中國人抄日本人的英語新聞節目,這裡的抄是指製作與播放方式,那時候口音還不準。

但是一看就知道模仿NHK 英語新聞。

但現在就很進步,我也是偶然看到。可能在 Youtube 吧。

已經走出自己的路,看不出抄的影子。

好像近年來,大陸才在 Youtube 上放映節目。以前也沒有的樣子。

講到這裏,你會發現,大陸或台灣都不是有良好環境發展傳媒。

國家情況就是這樣。

講回來,你目前看到的所有台灣節目收視率都不到百分之一,
因為台灣放映頻道有幾百個,百分之一個收視率在我看,不代表什麼。

大陸現在也這樣,因為電訊傳播工具發達,可以看東西的地方多,譬如騰訊土豆網,

我在台灣上個網也可看電影(騰訊土豆網)。

大陸有"有線電視公司 Cable TV"嗎? 樂視算不算? 雖然這家倒閉。

好像沒有對不對? 我不知道,換你講吧。好不好?

台灣Cable TV已經開到很飽和了,所以那個收視率超過百分之一的就叫很好。

業者都活得很辛苦,在這種情況下,先天不怎麼良,後天又失調。

所以節目品質不好,節目品質不好的情況下,又要賺廣告費,

很容易就弄一些吸引人注意但品質有問題的節目,
譬如罵人性質的節目,整天爆料的節目變多,

這種節目廣告好賣。

而且以國民素質來說,台灣跟大陸都有點問題。 
講道理的電視節目廣告賣不掉,所以大哥你就別要求太多。

公共電視的新聞我也不常看,聽說可以,但是我懷疑。

台灣偏藍的節目可看的有趙少康的節目,算比較講道理的。
張友驊的節目也可看,但他通常作來賓。

如果要找偏綠的,看胡忠信跟楊憲宏的節目。

中天的節目就偏紅了。

日本人的電視評論節目或新聞比較中規中矩,這跟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有關。

日本人的看書精神也是一流。中國人比不上。

美國的話,你應該都是看到大電視網的節目吧。

但是美國的電視節目也常常美國觀點。這就不用我多說。

最後講一件事,電視新聞因為有聲光影音,強調現實感,通常評論都不多。

要找評論多的,還是要看報紙或期刊(月刊)。

不過在娛樂取向遍佈全球的今天,肥皂劇式的新聞應該只多不少。

全世界都這樣,這就是全球化。

上次的往來內容: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1006000186-260302

看得出來大陸按照自己的步調往前走, 不耐煩了。

答覆:

個人覺得這個論壇的内容太偏向大陸鷹派了啦,

我認爲大陸對收攬台灣民衆民心還是抱希望的。

至少我個人在油管經常會看到台灣人在大陸發的vlog,雖然他們的政治態度多半也不是什麽統派,我都會想如果台灣更多人來瞭解大陸,至少能瞭解這裏并不是什麽龍潭虎穴,增進互信合作,這就很有利兩岸共同發展了。

不過根據我的觀察理解,大陸確實很久以前就對當今KMT完全不抱希望了,

實在太爛,而且早已偏離中國國民黨的精神。